目直视不识人∶循衣摸床等证,是日晡发热时事,不发时自安,故勿竟断为死证。收检余烬,背城借一,犹胜于束手待毙乎?
病患烦热,汗出则解,又如疟状。 太阴之上,湿气主之,腹痛吐利,从湿化也。
此因增微结一证,故变其方名耳。 此皆误用桂枝汤之变证,当随其变证治之可也。
烦躁口渴,引饮汗出身热,不恶寒反恶热,皆谓阳明经热病之证也。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。
自利不渴者属太阴,以其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四逆辈。因有此亡津液之病机,成此胃家实之病根也。
若未经吐下,是病气分而不在胃。 此太阳证已罢,虽热未解,而头不痛、项不强、不恶寒、反恶热,可知热已入胃,便和其胃,调胃之名以此。